中国黑龙江热线,黑龙江新闻网,中国黑龙江综合新闻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数1亿粒米?除了指责作业“奇葩”还能做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0
摘要:9月5日,广东佛山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四年级学生收到了一份“奇葩”作业——数学课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数1亿颗米粒,第二天用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并要求

  9月5日,广东佛山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四年级学生收到了一份“奇葩”作业——数学课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数1亿颗米粒,第二天用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并要求家长督促。

  有家长将群聊截图发到网上后,引发网友激烈讨论。布置这项作业的任课教师则对媒体回应:“其实就是让孩子回去跟家长玩个游戏,看看通过什么样的知识可以估算出1亿,体会一下1亿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教师的良苦用心,与家长的不理解,构成了鲜明的反差。有网友指出:“600粒米左右为50克,若以10千克一袋米计算,起码要833袋大米。“除非学生家里开米店,否则一般人根本没条件数出如此多的大米,更不可能用食物袋装到学校。因此,很难有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完成这份作业。

  从群聊截图中可以看到,该教师很快意识到自己估算有误,并告知家长不必让孩子把米带到学校。不过,大概因为类似作业并不少见,网络舆论仍在继续发酵。

  1亿究竟有多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以抽象的方式告诉学生,比如10个1千万为1亿。但是,因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如此大的单位,学生难以对1亿产生直观感受。正如任课教师所说,让学生“数”1亿粒米,能够感受1亿是多大的数字。从这个角度看,即便学生不可能一粒一粒地数完米,也达到了教学的初衷。

  一粒一粒数米固然很难,但是,估算出1亿粒米究竟有多少,却并非不能做到。按照任课教师的说法,该班40多个学生中约有10个学生完成了作业。有的学生数出一只小量杯内有多少粒米,然后计算1亿粒米大概是多大的体积。小学生为数米所开的“脑洞”,让人联想起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三国时期,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同样不容易。不管是“曹冲称象”,还是数1亿粒米,都需要开放性思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学生作业以习题为主,但很多习题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比如,不少网友就曾吐槽小时候经常做类似“一个水箱一边放水一边加水”的数学题。类似题目做得多了,尽管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计算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点依然欠缺。

  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教育者纷纷引入开放式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施开放式教育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奇葩作业”更是屡屡在网络上引发风波。

  从传统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家长,更应当对开放式教育持以包容心态,也不必对此过度焦虑。数1亿粒米,并不是必须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出方法。这跟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必须在完成作业时必须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开放式教育中,“标准答案”并不重要,甚至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数1亿粒米,最后差了1粒,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在采用开放式教育方法时,不能只学得形式与皮毛,而忽略操作方法。布置开放式的作业,答案可以不唯一,但并不意味着命题也能天马行空。数1亿粒米的作业之所以引发风波,很重要的细节在于教师事先没考虑清楚解答该问题的可行性。一会儿让学生把米带到学校,一会儿又说不是要真的带来,反复变化,消解了作业的严肃性。

  在各种“奇葩作业”的报道中,家长往往表现出深度参与感。很多家长抱怨,学校给孩子布置的各种开放性作业,最终都要家长完成。在数1亿粒米事件中,起初引发关注的也是教师与家长在微信群中的对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怎样协调,又应该保持怎样的界限,是这起风波给人带来的更深思考。不管怎样,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布置这类作业的目的。

  面对学校在实施开放式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顾青红皂白地指责其“奇葩”,显然不是理性的做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以促进孩子成长为指向,既要养成开放的思维和理念,也不忘探索恰当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