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热线,黑龙江新闻网,中国黑龙江综合新闻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旅游扶贫扮靓乡村 发展红利惠及乡亲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1
摘要:放眼全国,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分享到旅游带来的“红利”,“绿水青山”正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近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该寨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为2.21万元,较2007年增长12倍,带动所在地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500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正成为我们脱贫致富的‘新引擎’。”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郑秀全介绍。

千户苗寨是全国旅游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国,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分享到旅游带来的“红利”,“绿水青山”正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精准施良策 聚力显实效

近期,近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旅游扶贫重点村干部、基层旅游管理人员陆续从所在的贫困地区出发,汇集到河北省秦皇岛,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

培训结束后,来自重庆市彭水县润溪乡白果村的学员邵书华,对全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更足了。他说:“我要把看到的、学到的都讲给村民们听,不断丰富村里的旅游项目,力争今年接待游客达到20万人次。”

旅游扶贫培训让越来越多的“邵书华”提高了眼界、学到了知识,成了旅游扶贫致富的“种子”。一个做给一个看,一个带动一片干。

而在培育致富“种子”的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还开展了一系列旅游扶贫工作。5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在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罗古箐村举办了旅游扶贫对接活动。7月23日、24日,文化和旅游部分别在山西省娄烦县河北村、静乐县王端庄村举办文化旅游扶贫对接活动。在活动中,文化和旅游部为怒江州、黔东南州、娄烦县和静乐县提供了旅游规划帮扶、金融帮扶、宣传推广帮扶、智力帮扶、对口帮扶等帮扶举措。此外,6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举办了港澳旅行商“多彩贵州风·大美黔东南”旅游推广活动,助力旅游扶贫。

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还加大了旅游发展基金、文化旅游提升工程资金对旅游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筛选确定了一批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还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

探索新模式 提高覆盖面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旅游扶贫实践中探索出了直接从事旅游经营、参与接待服务、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入股分红等多种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成为旅游扶贫开发利益共享主体,最大限度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今年年初,湖南首批旅游产业金融精准扶贫项目利润分红兑现大会在溆浦县统溪河镇二都河畔举办。溆浦国家森林公园穿岩山景区的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兴地从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领到第一年的红利。“原来真没想到,我能拿到分红。现在,我还将老屋租给了旅游公司,一楼改造为民宿客房,二楼则用于大学生文化创业园。一年租金收入就有4000多元,民宿的收入属于自己。”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的村民李光烈笑得合不拢嘴。

“公司+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而“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模式带动效果也十分明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景区坚持招聘景区周边贫困村农民作为景区的工作人员,让村民快速脱贫致富;沙湖景区为周边贫困村民优惠提供经营场所和工作岗位,帮助贫困村民吃上旅游饭……持续增长的游客量,为景区周边贫困村脱贫致富创造了机遇。

在山东省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景区建成后,景区所在地常山庄等村的村民们依托景区当起了“四员——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变成了“上班族”。2000多名周边村民常年从事群众演员、剧组用工、景区建设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真没想到能当上群众演员,好时候一天收入上百元。”66岁的常山庄村民刘乃秀说。

为了能让旅游扶贫的覆盖面更广泛,各省旅游主管部门还在发动旅行社带客源上下功夫。近日,湖南省旅发委组织了30多家旅行社代表分赴全省198个贫困村开展踩线活动。“现在已包装了多条旅游扶贫线路,把更多的游客引到了贫困乡村游玩。下一步,我们还将联合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发改委制定关于实施湖南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的《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湖南省旅发委产业发展处处长李志斌介绍。

走上致富路 旧貌换新颜

很多地方的旅游扶贫除了富民增收,还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动能,在解决“空心村”问题、改善乡村面貌、提升乡村文明、拓展农业产业链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寨子就是个烂泥沟。晴天过车三尺尘,下雨走路踢泥水。”在甘肃省陇南市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老支书曹代林的回忆里,“穷根”深深扎在村子里。

一场旅游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寨子换了新颜:古朴的白马传统屋舍高低错落,文化广场四周绿树成荫,老磨坊水磨的吱嘎声在河谷间回荡……

草河坝村的村民曹辉说:“2012年,铁楼藏族乡开始开发乡村旅游。我就在党员干部的鼓励下回乡创业,开办了乡里第一个农家乐。”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以前是典型的“空心村”。自2015年开启生态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后,在外务工的壮劳力纷纷返乡,开办农家乐、出租房屋、加入合作社……参与旅游项目建设运营。“当地农户依靠‘房屋租金+务工+合作社分红’,一年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白朝乡人武部部长郭正山说。

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该区建成“农旅一体化”的扶贫村19个。“这种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的日子真的是太好了!”桐木坪乡高风村村民杨桂珍说道。

如今放眼全国大村小寨,俨然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一栋栋整洁别致的民居坐落在绿水青山之间,一缕缕果实的香味沁人心脾,一张张笑脸掩映在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