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考试难度高培训机构选择更重要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认证项目自2008年引进中国以后,发展状况喜人,从最初的两百名会员起步,至今已经有超过7000名IMA协会会员和1500名CMA认证会员。各行各业的CMA认证会员在国内不断将美国现代化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技术与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CMA考试全球通过率持续走低,其中Part1通过率已经跌入谷底的33%,Part2的情况相比之下,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达到46%。相比较来说亚洲的通过率这次迎头赶上,接近于美国本土考生的通过率,其中Part1通过率为41%,仍低于美国考生8个百分点,而Part2则和美国考生通过率持平达55%。CMA作为管理会计领域的权威认证,IMA不断地对CMA考试进行改革,难度一次又一次的加大,财务人员参加CMA培训十分必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各种CMA培训。不少的培训者反映有些培训机构收了培训费以后,赶紧把相关的课程提供给考生,以免考生退费,课上完了,谁也不会没事还跑来上好几轮的课吧,但是考生考不考试,培训机构也随便你,这是培训行业的通常做法吧?       

    来自自成的Coney老师说道,自成咨询会帮学员做学习计划,时间长一点还是短一点,不是学生说了算,也不是老师说了算,是学习规律说了算。自成学习周期短的考生也很多了,18天考完三门课的,21天考完三门课的,三个月考完新考试的,都有,但是我们大部分学员的学习计划还是8-10个月,为什么,正常的学习周期是5-6个月,再有一到两个月的复习冲刺,这样做比较符合学习规律吧,对多数考生来说两个考试窗口之间也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完成一门课的学习吧。

课程计划是考虑到考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性和考试窗口从整体上综合安排的,每个考试窗口之前,针对每个考试的Part,必有两次课是针对在该考试窗口参加考试的考生的,我们甚至主动邀请距离上海较近的外地的远程班的学员来参加这两次课,一方面因为它重要,另一方面我们的冲刺课程都必定是由最熟悉CMA考试的Andy老师(或自成咨询的另外一位全职老师)主讲的,冲刺课程和前面的常规讲解课程形成比较明显的区隔,非常具有针对性。难怪我们很多北京的同学说,我时间比较紧张,就只是听了Andy老师最后的两次冲刺课就去考了,也过了。我们不排除这些个别考生的背景非常好,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冲刺课的质量是非常高的,当然我们主要是针对考试。我们不会在课堂上玩MBA类型的小组讨论,扩展游戏了,那个跟考试无关了。我们甚至不会在课堂上给你超过一分半的时间让你去做某个题目(对个别老师而言,这个方法很省力了)。

我们的常规面授课针对每个Part的每个章节都各有两次,时间非常充裕,就算非专业的考生,学起来也不会太吃力,完成不了学习的量,所以我们的常规课和冲刺课都结束以后大部分考生都会去考试,上了课不去考试的,那好像是扔钱给培训机构吧。我们还是鼓励每一个考生上完课程以后尽快去考试的,因为我们的课程设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这样去参加考试是考的出的。

兼职的CMA老师是有益的,因为我们不仅要参加通过考试,还要学习实务,CMA本来就是跟实务很接近的,不懂实务,没怎么做过财务相关模块的工作的人来上课明显不合适吧。但是CMA兼职老师就很难帮你回答问题了,当然Email来来往往可以解决个别问题,但绝对是个别学员的个别问题,不要指望能帮到考生了。我们自成咨询的模式是全职CMA老师坐在办公室里帮考生回答问题,电话、学习论坛、Email是次要的选择了,您甚至可以选择当面过来问问题的啦!有哪一家培训机构能做到,恐怕不光是会计培训,其他行业的培训也很少支持电话答疑和当面答疑吧。

自成的CMA学习论坛,那么多考生在讨论,大家不是在讨论CMA好不好,考中文还是考英文,怎么注册,考出来以后有什么用之类的无聊的问题吧,大家都在讨论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吧,具体问题不解决,考试通不过是必然的吧。很多开放的CMA学习群,CMA学习小组,CMA交流群,都是聊天、吵架和卖茶叶的吧!

教辅材料,都是美国用的最多,权威最高的Gleim学习系统,国内的双语教材不是不好,但你买来中英双语的书,你是看中文呢还是看英文呢,你看中文,考中文那没问题,你看中文考英文,有意义吗?你看英文考英文,那你买了那个翻译的也不算特别好的中文的部分做什么用呢?题目呢,这本书没有配套的题目,你总得把学习教材和题库练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吧,用双语书做Gleim题目是不少自学考生的做法吧,章节、知识点、编排顺序、逻辑全都有很大差异,这麽做不是自寻烦恼吗。自成咨询用Gleim教材和配套的学习软件,也考虑了你将来是要参加计算机考试的吧,我们可不希望出现考生没见过考试界面,题目没做几个就误点了交卷按钮的情况吧(话说都有两次提示的,就算没用过Gleim软件也不至于犯这个错吧)。


        自成的学员Salina Chen说,了解了一些CMA考试通过率的内幕信息,原来各家培训机构所报的考试通过率都有各种各样的排除,只要是考出来的都要放到分子上,只要是没考出来的,就想办法从分母上剔除,这样经过注水的通过率还有什么意义呢?不过还好,IMA协会有非常客观的数据可以查看,在她看来亚洲主要是中国考生在参加CMA考试,所以可以基本认定CMA Part2国内考生的通过率接近56%,而CMA Part1更难考也是事实。尽管通过率的数据还是极大的打击了她快速通过CMA考试的信心,她还是觉得这样的信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否则她很可能会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匆忙参加考试并很有可能浪费价格不菲的考试费。她也非常希望更多的考生能够坚定信心,CMA考试虽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获得通过的考试,但相比许多同类考试来说,在平均通过率方面仍然还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更为重要的是CMA不仅仅是一个考试,在学习过程中,她已经从老师那里收获了很多考试以外的东西,比如如何利用市场占有率做预算,如何在SAP系统中实现制造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等等非常实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

       IMA专家介绍到,改革之后的CMA考试在保持其优势的基础上将更为关注对考生在财务计划、分析、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关键技能的考察,考生不仅需要掌握财务计划、分析、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懂得如何熟练运用这些关键技能。总而言之,CMA考题将进一步提高CMA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培训机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上的能力,拓宽解题思路,使正确率大大提高。

       

温馨提示:中国黑龙江热线所发布文章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黑龙江热线认同该文章的观点和描述。
关于我们 - 免费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互联网互发,如有侵权,三个工作日内处理。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