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 “山水经典”贵州碧江激情上演龙舟盛会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9月24日讯(记者 李远 郦圆 孙红):青山围廓,碧水润城,对应着贾平凹在《说铜仁》里赞美碧江城的经典之言:山水经典,一城神仙。9月21日,“2013年中华龙舟大赛铜仁碧江站”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国家4A级景区——大明边城龙舟基地激情开赛,这是今年中华龙舟大赛举行的第六站,也是铜仁第二次举办这场龙舟盛会。 


    中华龙舟大赛是国内赛事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奖金总额最高的顶级龙舟赛事,据了解,此次赛事分为两天,21日举行预赛,22日举行决赛及颁奖典礼,来自海南、江西、福建、贵州等省份的20支男女队伍竞逐碧江,东莞麻涌队最终获得总冠军。 

    在人山人海的比赛现场,各运动健儿们不惧烈日鏖战正酣,为现场群众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龙舟大战。此外,传统龙舟文化与青山绿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加上数万名当地百姓江边助威,仿若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 

    宁荒一亩田 不输一条船

    铜仁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境内河流流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干支流22条,水流平稳,为龙舟竞赛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宁荒一亩田,不输一条船。”这句话在铜仁流传已久,龙舟运动在当地十分火热。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划龙舟已经是这座“大明边城”的民间体育活动,碧江的赛龙舟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形成了祭龙船、点龙睛、船下水、比赛、抢鸭子、系列垂钓等为一体的独特的传统龙舟文化,龙舟已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

    此外,2009年,碧江区还被授予了“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称号,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碧江区拉开了全力打造“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文化品牌的帷幕。

    山水连城 龙舟文化催生旅游大产业

    在山水连城的碧江,随着“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文化旅游品牌的逐步形成,碧江区政府巧妙地将龙舟深化成文化产业。近年来,碧江区区委、区政府将“划龙船”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竞技运动作为传承文化、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宣传铜仁、展示铜仁的载体,并在本次中华龙舟大赛的举办地——大明边城建起了专门的龙舟运动基地。

    大明边城(龙舟基地)是碧江区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基地,建于铜仁主城区内的锦江河上,水深面阔,流速平缓,生态自然,两岸风景秀丽,适宜开展龙舟运动。该基地把赛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了基地建设中,主要以龙舟训练和龙舟赛事举办、承接国内外龙舟比赛为主,并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构建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基地。 

    为进一步体现体育搭台,旅游唱戏,碧江区举办了“2013年中华龙舟大赛铜仁碧江站”,并在中央电视台5套全程直播,赛事举办期间还邀请国家级和省内外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了知名度与美誉度。

    因碧江区龙舟活动的成功举办,大明边城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的文化内涵得到提升,有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同时,也因为依托大明边城这个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铜仁的传统龙舟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在龙舟赛举办的同时,碧江区还举办了铜仁贾平凹文学馆开馆系列活动。著名作家贾平凹及其邀请的作家、书法家、画家,西安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先生出席活动并观看龙舟赛。作为文学界的大师级人物,贾平凹喜欢龙舟,还因为后者的文化气息。他说:“这里的水很清澈,水系也很多,三江汇合,穿城而过,所以中华龙舟大赛和铜仁碧江结合得很好,传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融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更多的美。”

    盘活文化资源 大力招商引资

    一个品牌的形成,仅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个方面力量来支撑。

    “搞好配套设施,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碧江区区委、区政府形成共识。要发展相关产业,钱从何来?盘活当地资源,大力招商引资。

    9月21日,2013中华龙舟大赛(铜仁碧江站)商贸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碧江区举行。仪式上,签约项目18个,签约资金123亿。

    在本次签约的项目中,包含旅游资源开发、建筑材料加工、现代农业产品加工等。其中,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30亿元建设梵净中华民族忠烈城,福建新兴天成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40亿元开发建设碧江区茅溪城市综合体项目是碧江区在本次活动中签约资金最大的项目。

    旌旗猎猎、船桨舞动、飞舟竞渡、万人关注……2013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完整呈现这一历千年而不衰的传统体育项目,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碧江这块文化旅游品牌已经形成,碧江人将在这一品牌效应中多方受益。

    何不来铜仁,看一场龙舟盛会,观山水连城美景,体验古城吊脚楼风情,享受一场闲暇的美妙时光。 
 

温馨提示:中国黑龙江热线所发布文章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黑龙江热线认同该文章的观点和描述。
关于我们 - 免费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互联网互发,如有侵权,三个工作日内处理。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